近日,記者在“2016中華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上獲悉,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的研究課題“自動化腹膜透析技術創新及臨床應用”獲得三等獎,這是中華醫學科技獎設立以來,醫療器械領域首次獲得該獎項,意味著我國鼓勵醫療器械自助創新已延伸至臨床轉化。
    近年來,我國一老器械產業升級的難關之一是核心部件技術無法掌握,許多國企能迅速仿制國外企業產品,但卻無法仿制核心部件,尤其是占整機成本比較高的核心部件,均依靠從國外進口。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陳竺在講話中表示:“仿制只能帶來一時利潤,只有創新才是長久的動力。”
    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衛指出,隨著“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的快速推進,目前我國醫學領域已經呈現出以轉化帶動創新、以創新提升轉化研究的新局面。正所謂臨床科研創新源于臨床實踐,為解決臨床問題而進行科研創新,最終實現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
    據了解,共有83項醫學科研成果和1位個人榮獲“2016中華醫學科技獎”,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5項,三等47項,另有衛生管理獎2項和醫學科普獎1項。其中,在藥物創新方面,《EV71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研究關鍵技術的建立及其產品開發應用》《銀屑病等皮膚病維醫診療關鍵技術與藥物的創新及應用》獲二等獎;《TLRs介導的免疫—自噬調節纖維化和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及藥靶發現》獲三等獎;《中國兒科超說明書用藥證據現狀與應對策略的循證研究》獲衛生管理獎。
    另外,“2016中華醫學科技獎”也開始注重鼓勵中藥、民族藥創新,《人參皂苷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的作用及機制研究》《賀氏火針療法及臨床應用研究》《古希臘—阿拉伯醫學與維醫的相關性及核心病機一場黑膽質創新研究》《慢性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均獲得三等獎。
    記者了解到,中華醫學科技獎已經由揚子江藥業集團獨家支持16年。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出臺,給民族醫藥的大發展帶來了春天,在全面構建大健康產業發揮的藍圖下,揚子江將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先發展中藥產業鏈,不斷研制生產更多優質高效的藥品造福百姓、回饋社會。”
    中華醫學科技獎自2001年設立以來,共評選出獲獎尖端醫學科研成果1283項目,2016年采取限額推薦方式,全國共有143個單位推薦了203項科技成果,最終遴選出83項獲獎項目,極大地激勵了廣大醫藥科技工作者勇于創新的精神,營造崇尚科學、尊重人才、保養先進的良好風尚,促進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

http://www.yyjjb.com/html/2017-02/06/content_246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