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自然是做出來的,然而,好藥,更是釀出來的。
  調和至醇,謂之釀。若蜜蜂釀蜜,酒匠釀酒,單是一個釀字,便能讓人聞而生發甘之若飴的向往。倘是釀藥,那藥定會多了靈性,有了神通,救人疾厄,普度眾生,豈在話下?好藥之釀,個中更多一種精致,一種精神,一種情趣。
  能讓人領略釀藥之神韻的,揚子江藥業是“不期然”的一個。說到“不期然”,實在是揚子江藥業的名字,一向與宏大、先進、創新、奔騰、偉業一類的“大詞”相伴,對不識廬山真面、遠觀未能近察的人來說,反而容易產生“隔膜”的“不良反應”。
  走進頭頂“科、工、貿一體化大型現代化醫藥企業”桂冠的揚子江藥業,是一次打破“隔膜”的“再評價”之旅。記者在這里,穿越深深庭院,進出高樓華廈,在藥材初入的驗貨處,在高精尖的儀器旁,在管道縱橫的車間里,在锃光奪目的流水線上,與揚子江人“親密接觸”。在這些老藥工、檢驗員、工段長、車間主任、部門主管、總經理的身上,記者得識揚子江藥業“靚麗風采的品質底蘊”,那是精細、堅韌、傳承、淡定、責任。正是這樣的揚子江人,與設備、儀器、工藝、制度、規范相融相合,讓偌大企業元氣充沛,氣血貫通,生意盎然。

                                                                                “
火眼金睛”侯藥工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我們的祖先用生命澆灌了百草園,用道地性描畫了好藥材。而這道地性包含了品種、環境、土壤、氣候、采收諸多信息,非是僅靠現代檢驗儀器就能確認的。幸而還有一種職業叫藥工,有一種專家叫老藥工。
  在揚子江藥業,記者見到了傳說中的老藥工侯祿官。老侯是本地人士,一口濃重鄉土話,凸顯“道地性”。30年的藥工生涯,讓他的心性與藥性相通,談到藥材鑒別,那種自信是嵌刻在皺紋里、飛揚在眼神中的。“我搞了一輩子中藥,公司100多種中藥材,來自全國哪個產地,哪個廠子加工的,每個供貨商供貨的特征,拿到手里都是了解的。”
  滿載黃芩的大貨車列隊待檢。老侯手持刀柄,劃開藥袋,伸手拉拽出幾棵藥材,看一看,嗅一嗅,又折斷察看斷面,“黃芩受潮就會變綠。看,這個顏色黃黃的,多漂亮!”仿佛情人相見,故友重逢。他告訴記者,藥材用藥部位不同,非藥用部位雜質超過SOP標準的是不許入庫的。
  這是產自河北的黃芩。“干凈,比市場上見到的要好”,老侯說,揚子江藥業選用的藥材全部固定在道地產區,丹參取自山東,“丹參酮含量最高”;枳殼取自江西,“江津枳殼原來也不錯,現在含量達不到標準了”;黃芪則定點內蒙古,“價格比甘肅的高一些,但質量更好”。
  老藥工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驗收不合格而退貨的事時有發生。去年,老侯驗收藥材8000多噸,從他這里直接退貨700多噸。退貨的緣由,有假貨,也有攙雜、霉變、蟲蛀和注水。有一天,他退掉100多噸檳榔。檳榔都是整個進來的,他發現裂隙中有部分霉變現象,要求切開一半查看,發現內里果然有霉變。
  現在老侯帶了一個徒弟。徒弟是中藥學碩士,任職藥材庫主管。老侯手把手教徒弟識別真偽和產地藥材變化情況,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記者跨過防鼠板,進入2000多平米藥材倉庫。在這里,藥材均分區儲存,設有常溫、陰涼、冷庫和空調系統,防蟲驅鼠設施設備一應俱全。
  在老侯的身后,則是現代化檢驗儀器的森嚴壁壘。雙花百合片有蛇膽成分,為保證蛇膽有效含量,甚至用DNA手段測定。測驗灰分、雜質以及重金屬、農殘超標更是檢驗人員的“拿手好戲”。按照國家藥典標準檢驗中藥材各項指標,揚子江藥業一向以苛刻著稱。有一段時間,所進車前草,都是獨有灰分一項不合格,連續退貨3批后,才檢驗到合格藥材。還有一次檢驗黃芪,其他指標都合格,惟有水分一項超標0.1,當時生產上正等這味藥,在投料提取時增加些折算量似乎亦無不可,但是,質量管理部毫不猶豫下令停產待料,及時調整了生產計劃。
  老侯憑借“火眼金睛”,成為為中藥材入庫的“門神”。而為了讓供貨商與揚子江的質量意識“和諧共振”,集團采購供應部部長殷建華還告訴記者,他們對供貨商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對所有合作供貨商,都須經事先的資質確認和現場考察,并進行試生產和產品檢驗,并規定如果供貨商惡意造假,發現一次即與解約;雖非惡意,但連續三次質量不合格,也要中止供貨資格。每年還要進行回顧分析,從供貨合格率、及時率和價格因素等方面綜合評價,實行末尾淘汰。

                                                                                  “
提取干將”李經理

  當年,揚子江藥業只是一個作坊式鄉鎮中藥廠,不過十幾名員工,幾間平房,兩口大缸。40多年滄海桑田,揚子江藥業已經成為我國中藥、化藥和生物藥制造巨頭。中藥生產血脈綿延,開枝散葉,花繁葉茂。記者在被揚子江人稱之為“南廠”的揚子江藥業集團下屬的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這里不僅生產40多個中西藥品種,而且是整個集團的中藥提取物生產基地,年提取生產能力在行業中也屈指可數。中藥材在此經過前處理,源源不斷地進入提取生產線——煎煮、儲存、濃縮、醇沉、分離,轉化為清膏和干膏。
  執掌這家年產值30多億元、利稅近4億元企業的李銀是位女老總,年約30多歲,衣著打扮看似普通,但舉手投足干練,言辭直爽懇切。“我們去年中藥提取產量6000噸,今年提取2號車間投產,總提取能力可望提高到15000噸”,作為全集團的“供應商”,李銀坦言擔子很重,要保證提取物的供應,更要保證質量。
  這位曾在北京同仁堂藥業工作10多年的生產管理行家,談到轉投揚子江藥業的體會:“沒想到,揚子江是在用做化藥的標準做中藥,質量控制更為嚴格。”
  江蘇制藥擁有一系列先進生產設備和完備工藝,而且已經建立起完善的質量監控和檢測體系。目前,提取車間、軟膏車間、銀杏葉提取車間以及提取2號車間都順利通過了新版GMP的現場檢查,提取綜合車間和固體制劑車間正在進行改造。今年底將全面通過新版GMP的認證。
  最讓李銀引以為豪的是新建成的提取2號車間。2號車間去年8月動工,今年4月投產。“我們到全國各地調研、招標,總投入1.8億元,引進了最好的設備,并以最短的時間建成”。
  在寬敞明亮的2號車間,36個6噸的多能提取罐、42臺提取液儲罐以及相應的濃縮器、樹脂吸附柱、醇沉/水沉罐、真空烘箱、碟式分離機、過濾器等設備依序布列,從開始投料直到最終出膏、出渣,整套工序全部由管道連通,渾然一體,好一幅令人震撼的中藥提取現代化生產的瑰麗圖景。
  李銀說,這里不僅生產規模國內首屈一指,而且率先實現管道化輸送,生產現場更為整潔,最大程度避免了作業過程的交叉污染,生產效率、節能環保水平也更上層樓。“揚子江藥業的藍芩口服液、百樂眠膠囊和蘇黃止咳膠囊等都均由此供應膏劑提取物”。李銀滿懷自信地說。
  緊隨2號車間的建設投產,李銀正在忙于調研,籌劃建設龍鳳堂中藥廠。她介紹,按照集團領導要求,新建中藥廠最精彩的一筆,將是在國內率先實現從中藥材前處理到制劑生產的全自動化,在線生產過程控制,將大幅提升中藥提取、濃縮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中藥產品質量。“建成后,得益的不僅是揚子江藥業,而是整個中藥行業”。

                                                                                  “
愛廠如家”許段長

  產品即人品,企業即員工,類似的管理箴言,來自許多企業管理者的切身體悟。在揚子江藥業還流傳著一話,“藥品質量連著三條命:患者的命、企業的命、員工的命”。員工質量意識與企業生命力的張力關系從中凸顯。
  在提取2號車間參觀時,記者見到了“全副武裝”、正在檢視設備運行的工段長許勇平。許勇平在揚子江藥業一干就是25年,見證了企業發展壯大的歷程。他熱情地為記者指點設施設備,介紹工序流程,頗為驕傲地說:“拿戰斗機打比方,過去我們駕駛的是三代機,現在駕駛的是五代機”。
  新提取車間的勞動強度和環境大為改善,“6噸的提取罐,個頭非常大,但是上中下層都能用蒸汽均勻加熱。流量計自動計算煎煮好的藥液,藥渣排出后,經出渣車的自動擠壓功能擠壓后,由專用車及時清運。”許勇平地說:“進到廠里就高興,特別愿意呆在車間里,下班都不想回家。”
  與車間建設同步,許勇平在新起點上進行了針對性培訓,除了學習新設備,還培訓新版GMP相關要求。他告訴記者:“新員工進廠都必須培訓。對生產工藝、參數、各個產品的工藝控制點,我們隨便叫一個員工都能給你講出來”。
  “藍芩口服液供不應求,為什么?我們的產品敢標明澄清度為澄明,其他企業生產的不少還要注明有懸浮物,我們的沒有,已經達到注射劑標準了,而且保證有效成分達標”。
  作為經驗豐富的提取一線員工,許勇平和他的同事們在車間建設過程中不做旁觀者,提出了一系列極具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議。江蘇股份一位負責人說,在異層投料自動伸縮投料管、自動化出渣、容器和管道清洗方案等方面,一線員工的建議都得到吸納,取得成效。
  這位負責人還介紹,揚子江藥業對基層員工建立有每月培訓制度,培訓中有自檢環節,將有缺陷的產品隨機放到生產線上進行考核;還建立了相鄰工序相互監督機制,每年開展質量月活動和勞動競賽。“質量是每一個員工生產出來的”。

                                                                                   “
精制專家”趙主任

  “我們是參考注射液的工藝標準來生產口服液的”,口服液二號車間主任趙鵬解釋“中藥西制”簡潔明了。而這是由一系列的設備、工藝、標準、規范來支撐的,口服液二號車間生產現場就是對此“論斷”的生動演繹。
  中藥清膏從提取車間管道灌注到量身定做的全不銹鋼轉運桶中,再用專用冷藏車輸送至口服液二號車間,在此開啟鳳凰涅槃般的“新旅程”。
  進入車間,記者須經洗手、消毒、更衣等多道規定程序,頭套、鞋套也要包裹整齊,但是活動空間仍被限制在生產潔凈區外的回字型走廊。不過這里視窗寬大透明,生產現場一覽無余。
  年輕帥氣的趙鵬中藥學專業出身,手下200多名員工大多擁有藥學、機電專業大專學歷。正是經這支“學生軍”之手,每天有130萬支藍芩口服液面世。
  這個車間2009年建成,但在建設之初即賦予前瞻性高標準,潔凈區達到了新版GMP的要求。趙鵬的解說細致熟練。車間硬件水平一流,配制系統采用德國工藝,物料的轉移、稱量、定容,均為在線自動化,用觸摸屏操作。配制后經冷藏間冷藏,保證藥液溫度在0℃到5℃之間,讓雜質充分沉淀,并控制好內在質量穩定性。而這個冷藏系統采用的是夾套冷媒換熱方式,操作員毫無低溫感覺和其他不適。離心機系瑞典設備,功能多,效率高,還可在線除渣。目前應用的過濾系統、滅菌系統遠超傳統裝備,為產品澄清度、微生物達標提供最佳保障,“這些都可稱得上是國內中藥自動化的的典范工程”。至于洗瓶、烘干、灌裝,已全部實現自動化控制。
  趙鵬說,看似簡單的洗瓶工序,要先過超聲波清潔關,再經壓縮空氣、純化水“三氣三水”循環吹掃清洗,然后自動烘干。灌裝采用國內先進設備,計量泵可精確到0.1毫升。每瓶口服液還要經“燈檢”工序嚴格甄別。車間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對每道工序中間體和口服液產品進行檢測。“生產硬件跟得上,加上人員素質和規范制度保障,我們的產品才能達到100%的出廠合格率”。
  “中藥口服液就是傳統方藥和現代工藝的有機結合。”在車間走廊的掛匾和展板上,有關中醫理論和中藥知識的科普內容隨處可見,藍芩口服液等中藥組方和藥材成分都有專題展示,趙鵬告訴記者,通過系統培訓學習,員工對自己的產品性味功效可謂了如指掌,質量安全意識同步提高,全體員工簽名承諾,“像保護生命一樣呵護產品質量”。
  “中藥不同于化藥,容易生長微生物”,口服液二號車間所屬公司負責人胡征因此用“做中藥比西藥更嚴格”來強調中藥質量安全之重。“細節決定成敗”,揚子江藥業廣泛開展了質量管理小組活動,100多支小組活躍在生產一線,從生產現場做起,從細枝末節做起,水滴石穿,集腋成裘。趙鵬帶領的QC小組等一批技術攻關小組先后獲得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獎。

                                                                            “
無縫質管”石部長

  在揚子江藥業編織的質量管管理網絡體系中,質量管理部無疑居于核心地位。質量管理部就像360度無間隔掃描的的長程主動雷達,將藥材的采購、檢驗、貯存、發放、前處理、提取和制劑的生產、檢驗放行、發運、售后,盡收眼底,掌控手中。
  這個質量權威機構的“當家人”也是一位女性,她叫石晶萍。質量從源頭抓起,選擇中藥材供貨商,質量管理部都要派審計組赴GAP基地和加工單位現場考察,非規定產地的藥材不得采購,為此還專門設立了中藥材(真偽)標本室;中藥材供應商要與公司簽訂質量保證協議,切實保證藥材的質量,一些藥材供應商已經與公司合作了十幾年。入庫后的中藥材必須每批都經過化驗室的抽樣檢驗,不僅是要符合國家標準,還要達到公司內控質量標準。石晶萍解釋說,公司根據工藝要求在許多藥材的水分、含量等項目上制定了高于《中國藥典》的內控指標,對于國家、省市藥品檢驗部門針對藥材市場的不規范行為研究的一些監督抽樣檢查新方法,我們也積極引進采用,作為內控標準之一,有效防止了染色增重、摻雜摻假的藥材進入公司。
  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為中藥生產質量安全帶來切實保障。石晶萍舉證口服液二號車間的例子說,中藥配制系統先進,在提純、除雜、有效成分轉移率上優勢明顯。關鍵工藝還有冷藏系統。配方中藥經初配,再添加輔料、煮沸、經冷藏系統沉降處理,后精配取得均一、穩定的上清液。目前所應用的冷藏系統替代了過去的冷庫,尤其是采用了密閉大型立體式儲罐,使潔凈水平達到最佳。
  “藥品質量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一個有效、受控的生產過程對于藥品質量來說,至關重要。“質量管理部的任務簡單地講,就是要制定質量管理的規則,嚴格監督執行,發現并解決各類質量問題”,她說,在生產車間,設有培訓合格并經質量管理部授權的IPC(過程控制)人員、QA(質量保證)巡檢員對藥品生產的生產過程進行雙重監控,不隱瞞任何一個異常情況,做到不合格的物料不投入使用,不合格中間產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放行出廠。
  為進一步保證藥品質量,公司對藥材有內控標準,成品也制定了相應的內控標準。“以藍芩口服液為例,我們的內控放行標準從密度值、PH值、微生物限度以及裝量差異等方面都優于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質量管理部對上市的每批中藥成品進行留樣,保存至產品有效期后一年,并按新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開展產品穩定性考察、質量年度回顧等工作,持續改進,確保穩定地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石晶萍的底氣來自“用數據說話”。質量管理部中心化驗室負責藥品生產所用物料、成品的檢測,配備了與生產品種相適用的先進檢測儀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等儀器均是采用國際先進的品牌。“34套高效液相液譜儀,聯網在線控制,數據即時上傳服務器,原始資料不可更改,這對我們自己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參觀質量管理部中心化驗室時,一位負責人還特意告訴記者,公司為質量檢測技術保障投入重金,許多設備動輒幾十萬元、數百萬元。如針對蒙脫石散中錳含量檢測這一個項目,就耗資數十萬元進口了專門的x射線粉末衍射儀。揚子江人的“眼界氣度”,由此可見一斑。

                                                                                  “
標準設計”薛院長

  “產品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揚子江藥業集團中藥研究院院長薛明直言不諱相告,“質量標準在研發新藥時就確立了”。誠然,中藥新藥從立項開始,就要結合中醫藥理論、學術經驗和臨床驗證,確定中藥組方的科學性和中藥材的道地性,舉凡產地、規格、性狀以及各項理化檢驗指標均須明確,并加以固定。
  薛明介紹,中藥研究院數年前從集團公司藥物研究院獨立分置,目前除了研究院總部,還在上海、南京、北京各組建了中藥研究所,擁有一支知名專家領銜、博士碩士為主的研究團隊,致力于中藥基礎研究和新藥研發。他的發展思路是,以一類新藥研發促進中藥基礎研究突破,以六類新藥研發促進成果向市場轉化。
  對新藥處方,從“療效優異,滿足臨床需要”出發,研究院從三方面進行重點挖掘。一個是名老中醫藥專家的臨床經驗方,如與國醫大師周仲瑛、鄧鐵濤合作;一個是三級甲等醫療機構的院內制劑,要求有十年以上的臨床驗證;另一個則是民族醫藥特色品種,如與西雙版納傣醫醫院開展項目協作。
  “目前,我們處于不同階段的在研項目將近20個,有的已經上市,還有的已經取得生產批件”。投產項目有雙花百合片,對復發口腔潰瘍、免疫性疾病有確切療效,針對風熱感冒、病毒性感冒的柴芩清寧膠囊已獲得生產批件。與周仲瑛合作開發的一種新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征,在降糖改善腎功能方面有優勢,另一種新藥是脂肝凈顆粒,集中反映周老肝病防治經驗,對酒精肝、脂肪肝療效確切,目前均已完成臨床前資料。
  對中藥大品種進行二次開發,也是科研工作著力點。采用董建華院士組方的胃蘇顆粒經二次開發,推出了胃蘇炮騰片新劑型;藍芩口服液則開發出了濃縮型,一支可頂普通型的兩支,而且針對糖尿病患者推出無糖型新品。這些成果適應不同患者需求,開拓了市場,也讓揚子江藥業更添幾分親民、惠民的動人氣息。
  薛明深有感觸地說,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必須搞好中藥基礎性研究,建立中藥國際標準,而當前,推動中藥品種的國際認證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他們正在對大品種銀杏葉片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即將申報歐盟GMP認證。他告訴記者,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中藥質量標準重點實驗中心已在此掛牌落戶,其目的就是為揚子江藥業與國際機構合作提供國家級平臺,主導推進國際植物藥標準的制定。

                                                                             “
質量總監”梁總助

  “藥品質量決不能滿足現狀,而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揚子江藥業產品出庫上市的“質量授權人”梁元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擔任揚子江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同時,也是集團質量管控體系的管理者。
  說到藥品質量,梁元太強調最多的是“依法”制藥。他說,首先是必須遵照執行國家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其次是必須嚴守相關生產工藝規范和標準。他舉例告訴記者,近年來發生不少令人痛心的藥害事故,追根究底,最關鍵問題就是,有些企業沒有遵從有關法律規定和工藝規范。所以,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讓不良藥企違法成本難以承受,促使醫藥行業時刻繃緊質量安全弦。
  從揚子江藥業的質量管控實踐經驗,梁元太對做好中藥質量管理工作總結說:“一定要緊盯原料藥材、生產過程管理、檢測和售后服務等環節。”要抓好原輔材料的質量,對供貨商認真考察評估,簽訂質量協議書,建立可追溯性機制。要在生產過程中強化檢驗、強化培訓,依照生產工藝要求把優良作業規范貫穿始終。要在藥品銷售中,切實負起責任,加強藥品運輸、儲存管控,并大力開展安全用藥知識科普等,實踐把“面向患者、護佑眾生”的企業理念。
  梁元太十分推崇“中藥西制”,他認為,現代制藥技術裝備和先進工藝,讓中藥精制化、數據化、自動化,大幅提升了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為中藥的創新發展、市場開拓和走向世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質量安全始終是揚子江藥業的“重中之重”。梁總助提到,在今年3月集團公司第29次質量月活動的總結大會上,徐鏡人董事長發表感言,特別提出保障藥品質量關系到實現“中國夢”。徐鏡人說,“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而讓人民群眾享用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蕩滌一切假冒偽劣,是“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
  梁元太還告訴記者,徐鏡人多次強調,企業的生命力來自企業的產品,企業產品的生命力來自質量。尤其是作為一種特殊產品的藥品,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因此,藥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