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生于乾隆三十三年,約20歲時開始行醫,因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一度名噪京師。他治學嚴謹樸實,著有《醫林改錯》,對我國的臨床醫學和解剖學頗有貢獻,特別是他創立的活血逐瘀法則為后世醫家所推崇。補陽還五湯是王清任的代表方劑,他將人體陽氣比擬為有十成:“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虧五成還剩五成,十去其五則氣虧,歸并一側則半身不遂,故創用本方,使氣足、血行、瘀去、絡通而‘還五’,氣行周身則‘十全’。故方名為‘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方由赤芍、川芎、當歸、地龍、紅花等七味藥組成。方中當歸除活血行氣外,還能益氣活血,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心絞痛等,多為后世醫家所沿用,成為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經典名方。揚子江藥業集團以“補陽還五湯”為基礎,研制開發純中藥制劑脈絡通顆粒/膠囊。該藥以黨參、當歸、川芎為主藥,黨參能夠補益中氣,當歸和川芎主要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紅花、丹參、地龍為輔藥,輔助君藥活血化瘀,通絡解痙;佐以山楂,配以木賊、葛根等化滯、收斂、止血、止痛。整個方劑有益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中醫認為,冠心病屬于中醫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疇,常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是虛實夾雜的本虛標實證。該病一部分為氣血不足、陰陽虧虛、氣虛血瘀、痰瘀阻絡等引起,臨床表現多見不足和虛損的癥候。因此,用中藥治療時補益氣血、滋陰補陽是其治療法則之一。根據“扶正祛邪”原則,應先去除誘發、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祛邪以活血化瘀、溫通心陽、豁痰通絡、理氣寬胸、化濕通絡、清除痰熱為主。
脈絡通在制劑過程中,十味藥材提取液經過大孔樹脂技術吸附、分離、純化,去除無效成分和雜質,提高有效物質含量,方便患者服用。另外,脈絡通的生產車間已通過歐盟GMP認證,引進諸多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如意大利MG2充填機、德國烏爾曼鋁塑裝盒流水線等。
http://www.yybnet.com/site1/zgyyb/html/2013-05/30/content_111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