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揚子江藥業的系列報道之一

    企業能存活多久?為什么要經營這個企業?企業經營成功的關鍵是什么?這是每個企業帶頭人必須解答的問題。1971年,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用籌集來的1000多元起家,在揚子江畔建立了一個簡陋的制藥生產車間,經過40多年的發展,至今已經成長為年銷售過百億元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40多年滄桑巨變,徐鏡人和他帶領的揚子江藥業集團在中國醫藥大海中奮力前行,歷經多次風雨挫折而愈加壯大,成為一家產學研相結合、科工貿一體化的中國大型醫藥企業集團。自1996年起,綜合經濟效益一直排名江蘇醫藥行業首位,1997年起連續15年躋身全國醫藥行業前五強;2009年、2010年在國家工信部的全國醫藥工業營業收入百強排行榜中名列榜首,成為我國最大的醫藥企業之一。

    揚子江藥業集團總部廠區中西合璧、古典與現代兼備,更像綠樹環繞、碧波蕩漾的優美園林,建設廠區如此用心、舍得花大手筆投入的人必定有著強烈的將揚子江藥業集團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想法。揚子江藥業集團是如何在中國激烈的醫藥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在全國幾千家藥廠中脫穎而出,在實踐中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為了集團的持續發展,徐鏡人和他帶領的團隊賦予了揚子江怎樣的品格與特質?它的發展經歷將在中國醫藥企業史上留下什么獨特印記?記者有幸多次和揚子江藥業集團決策者見面,探究揚子江藥業集團成功的秘訣和獨特的發展道路。2012年8月,帶著這個謎團,記者開始了揚子江藥業的質量之旅。

    有人認為,在目前中國醫藥市場,藥品銷售成功就意味著藥企有很好的前景。揚子江藥業集團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以質量取勝的道路,靠質量贏得市場,創造了中國醫藥界著名的“揚子江速度”、“揚子江現象”。然而,在國家政策的宏觀引導下,國家藥品監管越來越嚴格規范,當降價、GMP、合規等一系列足以令中國制藥企業包括跨國藥企膽顫心驚的風暴過后,能存活下來并能持續發展壯大的醫藥企業一定有著厚重的實力與底氣。

    形成共識 筑守第一道防線

    徐鏡人在藥品質量問題上曾吃過苦頭挨過整,一封莫須有的舉報信,讓揚子江藥業差點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雖然后來事實證明揚子江藥業的產品沒有任何問題,但風言風語和撤職檢查的決定讓徐鏡人在家里“閑職”了39個月,這期間他拒絕了多家藥企的高薪聘請,仍情系自己白手起家創建的揚子江畔的這家小藥廠。1993年,在揚子江藥業賬面資金僅剩14元,欠款高達幾百萬元再也經營不下去的時候,當地黨委政府撥亂反正,讓徐鏡人再次挑起了揚子江藥業帶頭人這副沉甸甸的擔子。

    痛定思痛后,徐鏡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藥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沒有什么能擊倒揚子江藥業,唯有質量。于是,徐鏡人在廠區掛上了“一瓶輸液三條命,藥品質量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等標牌,提示所有員工把藥品質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雖然這些標牌內容和其他制藥企業大同小異,但在徐鏡人的內心深處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用誠信贏得客戶,憑質量開拓市場,無疑是揚子江藥業集團老總認定的企業立足之本,于是提高藥品質量很快就成為所有揚子江人的共識。揚子江藥業集團副董事長徐浩宇對提升藥品質量也同樣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告訴記者,揚子江藥業集團一定要在藥品質量領域做扎實,做足功夫,未來揚子江藥業集團將用更先進的科技手段監督生產,在各地的子公司廠房里實現實時監控生產,讓質量隨時處于受控狀態,把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目前跨國藥企的技術儲備足,管理基礎扎實,質量理念先進,有雄厚的經濟支撐,國內藥企在這些方面稍嫌薄弱。徐浩宇說,藥品生產質量方面,揚子江藥業將全球最先進的藥品企業作為標桿,比如凍干粉針劑型向阿斯利康看齊,無菌粉針劑型向羅氏公司看齊,固體制劑則向楊森看齊,這些給揚子江藥業的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

    揚子江藥業靠什么樹立品牌?徐鏡人告訴記者,“‘誠信’是揚子江藥業的品牌,‘無假’是揚子江藥業的品格。”如果藥品質量不高,產品大多只能在二、三線城市銷售,搶占低端市場進行同質化競爭,缺乏誠信的企業最終將被市場無情拋棄。目前,揚子江藥業的產品幾乎進入了中國所有的大醫院,揚子江藥業擁有中國醫藥界聞名遐邇的銷售隊伍,而銷售隊伍的日益壯大和良好口碑與有誠信、高質量的企業品牌相輔相成。

    舍得投入 設備和人才并舉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員工都對徐鏡人敬佩不已,“老板生活極其簡單樸素,但是在提高藥品質量上他很舍得花錢,只要是對提高藥品質量有利的,不管多貴的生產檢測儀器設備他都舍得買。”有些檢測原輔料的儀器,雖然不屬于必須添置的設備,他買下了;價格高昂但能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進口生產設備,他買下了;能減少藥品生產污染的生產線,他花大價錢買下了,這些大手筆的巨額投資令同行瞠目結舌。

    徐鏡人有魄力的超前舉措令揚子江藥業集團的部分高層管理人員出現擔憂:在藥品質量上投巨資不會在短期內看到效益,萬一收不回投資,將會嚴重影響揚子江藥業的發展速度。事實證明,徐鏡人的超常舉措是正確的,一個又一個質量成果,一個又一個質量光環,為揚子江的產品贏得了較高的市場信譽和份額。

    投入巨資進行硬件設施升級后,在軟件上該如何提高呢?為了使硬件真正過硬,徐鏡人四處聘請人才充實揚子江藥業集團的隊伍。他了解到在某跨國藥企工作過的著名藥品質量工程師翁心泰在提高藥品質量上很有成就,于是就“三顧茅廬”登門拜訪,請他到揚子江藥業集團全面負責藥品質量管理。翁心泰有些顧慮,“我雖在跨國藥企工作多年,其經驗不一定在民營制藥企業派上多大用場”。

    徐鏡人誠意相邀翁心泰來到揚子江藥業參觀,翁心泰立刻被漂亮的工業園區吸引了,他在制藥企業工作三十多年,從來沒有見到制藥企業有這么寬大、這么漂亮的廠區,比跨國藥企還先進的制藥生產設備深深地吸引了翁心泰,“我在國有制藥企業工作多年,又在跨國藥企工作過,像揚子江藥業這樣上規模、效益好的民營制藥企業不多見,我要到這里嘗試一下”。

    翁心泰在揚子江藥業受到熱烈歡迎。到職之后,翁心泰身體力行,他帶來了跨國藥企對藥品質量的高標準、嚴要求,狠抓藥品生產鏈條的一系列質量控制的新理念、新思路。他親自帶領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年輕團隊開展質量管理工作,把先進的制藥經驗、理念、技術推廣到生產質量管理一線。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員工學習能力強,他們逐漸改變了以前的簡單做法,以更嚴格的藥品標準生產藥品。憑著對國際藥物市場的敏銳嗅覺,翁心泰帶領揚子江團隊,嚴格按照歐盟GMP要求,從軟硬件入手對藥品制造流程進行徹底改造,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這在國內醫藥行業內不多見。2010年10月在他的管理和帶領下,揚子江藥業集團固體制劑車間一次性通過了歐盟GMP認證,兩個產品拿到了歐盟市場的準入授權書。2012年初,集團順利完成了德國委托加工的藥品生產并成功打入到歐洲市場。

    翁心泰的“加盟”,增強了揚子江藥業集團的活力,使藥品質量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人才也有了更寬廣的施展舞臺。

    翁心泰告訴記者,作為已經在風雨中行進了40多年的民營企業,揚子江藥業從一個簡陋的制藥車間完全依靠自身發展壯大到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型制藥集團,重視藥品質量讓揚子江藥業在國內市場享有極高知名度,成為中國民營藥企的一面旗幟,這些成績足以令他這個制藥人欽佩不已。

    大手筆的質量投入終于換來豐厚回報。先進的生產、檢測儀器有力地保證了藥品質量,確保揚子江藥業與幾次“藥害”事件無緣。1998年進行GMP車間改造的時候,正是因為揚子江藥業集團舍得投入,設備先進,人才齊備,很快就順利通過了GMP認證,成為國內第一批拿到GMP認證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先機。

    先人一步 提前完成新版GMP認證

    根據新版GMP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類別的藥品及生產藥品的企業、生產車間均應符合新標準,未達要求的企業或車間,在期限到來后不得繼續生產藥品。正如2004年7月1日GMP要求一樣,一批制藥企業使勁力氣也將邁不過這道藥企的“高門檻”,而業績成長好、將藥品質量視若第一要務的藥企將更加如魚得水,中國制藥行業的版圖將重新劃分。

    實施1998年版GMP時,制藥業流傳一句話“搞GMP是找死,不搞GMP是等死”,現在正在進行的新版GMP認證流行的順口溜是,“1/3企業無聲無息,1/3企業奄奄一息,1/3企業自強不息”。揚子江藥業集團無疑是自強不息、自我加壓、最有底氣的領跑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派人來揚子江調研,詢問企業通過新版GMP是否有困難,和大多數企業帶頭人的表現不同,徐鏡人不提及任何困難,他說,“我舉雙手贊成,這是國家有魄力的舉措,新版GMP的實施促使藥企提升藥品質量,而提高藥品質量也是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徐鏡人給員工下達命令,“2013年前所有車間全部通過新版GMP標準認證”,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內控標準高于國家標準,集團內部要求高于國家藥監部門的要求。員工們對此已經習慣了,“老板不斷的擰發條,我們不能有絲毫松懈”。為了通過新版GMP認證,揚子江藥業主管質量的負責人對集團生產車間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仔細研究了從物料供應商選擇、采購、發放使用、藥品檢驗、藥品審核、不良反應處理、召回等一系列細節。揚子江藥業集團規模大,生產車間多、產品劑型多,需要改造的車間必須停產一段時間,各個部門的主任們每周開一次會議,對所開展的工作及時分析協調,科學合理調配,確保市場供貨。

    按照新版GMP實施進度表,揚子江藥業集團以通過歐盟GMP認證的車間為基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有一部分車間已經改造完成,截至今年8月,目前已有10個車間達到了新版GMP標準,所剩下的車間正緊鑼密鼓的進入改造升級的最后階段。

    源頭控制 嚴把原輔料采購關

    業內公認制藥輔料“水比較深”,“齊二藥”、“毒膠囊”等藥害事件都是藥品輔料出了問題。揚子江藥業集團一直非常重視藥品輔料的采購,供應部因此而成為揚子江藥業集團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

    早在十多年前,徐鏡人就提出“名牌優質、合理定價、保證供應”的采購方針,因此揚子江藥業集團采購輔料從不把價格作為第一采購因素。采購科的姚主任告訴記者,揚子江藥業對每一種原輔料一般都會選擇1—3個供應商,然后經過審核相關資質、提供實物小樣、檢測合格后再比較價格、確定是否采購。

    在輔料采購中,揚子江藥業有一套高于國家標準的內控標準,由于有先進的檢測儀器,輔料要批批檢測,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一律淘汰。一般來講,要經過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確定一個合格的輔料供應商。“有了合格的供應商,出現大問題較少,我們只需要管理、監督就可以了。”檢驗科的蔣主任告訴記者,“我們有時對供應商實行飛行檢查,還曾經對提供了不合格輔料的供應商進行罰款”。供應商們都知道揚子江藥業要求苛刻,但是仍然愿意和揚子江藥業合作,因為揚子江藥業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會促使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揚子江藥業集團做藥精益求精,毫不含糊,甚至連藥品說明書都是用銅板紙印刷,藥品外包裝箱也是用牛皮紙制做。姚主任說,“牛皮紙抗壓,防潮性能好,藥品包裝在運輸途中不易破損,藥品安全有保障”。

    蔣主任告訴記者,“我們有些賣到中西部的產品會虧損一部分,但是我們的產能比較大,在其他經濟較發達地區價格可以補一些回來,虧損多的產品就要停掉了,因為虧損大了就無法持續發展”,確實,在原料價格不斷上漲、藥價卻在下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輔料的高標準,揚子江這種選擇供應商的模式比較吃虧。但是不久前“毒膠囊”事件令很多企業噤若寒蟬,而揚子江藥業集團卻成竹在胸,不受絲毫影響,原因就在于不合格的輔料根本不能進入揚子江藥業。在中國藥品市場上,在國家日益提高質量標準的大趨勢下,揚子江藥業恰恰憑借其高質量產品走得非常穩健與自信。

     記者手記:

   中國有4000多家制藥企業,相對每個企業而言,發展機會是均等的。在一次次危機過后,都有存活下來而且在危機中發展壯大、從平庸中脫穎而出走向輝煌的企業,要想成為這樣的企業,必須高度警覺并積極行動,深諳“質量是企業命根子”之道的徐鏡人帶領揚子江藥業集團跑得更快,更遠,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的質量之星。解讀揚子江藥業集團創造的輝煌,可以清晰的看到它通過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軌跡。

   打造百年藥企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徐鏡人反復強調,“沒有什么可以打垮揚子江藥業集團,除了藥品質量問題”。正是由于徐鏡人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才會造就他對藥品質量的孜孜追求,而這個道路恰好順應了醫藥發展規律,成就了他“質量強企”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