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上行下效,各地大力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會議新風撲面而來。
事實上,會風也是一種作風,會風問題說到底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祟。早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就批評我們黨內存在“會是常常從早上開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的八股會風,呼吁改革“這種現象”。然而時至今日,這種會風不正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會議冗長重復,重形式不重效果,與當今社會效率至上的原則嚴重相悖。
學術會議活動作為一種宣傳推廣形式,對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增進客戶溝通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集團經營線各類學術活動搞得風聲水起,從全國性大規模的到地市級中小規模的學術會議空前增多,為產品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從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有的會議組織籌備不夠嚴密,信息通報不及時,形象展示不系統;有的會議層次不高,學術性不強,可開可不開;有的會議投入較大,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達不到預期的推廣效果。
在四月份經營工作會議上,徐鏡人董事長針對集團目前學術會議中存在的問題,對改革會務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圍繞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效果,集團各級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突出抓好以下關鍵環節:
要嚴格控制會議數量。會議過多過濫,勢必耗費很多人寶貴的精力和時間,既不利于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也不利于身心健康。解決的辦法還是要從會議選擇著手,原則是:會議層次不高的堅決不開,沒有主動權的堅決不開,可開可不開、沒有價值的會議堅決不開,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要科學設計會議方案。會議主題和目標要明晰,即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什么、通過會議要解決哪些問題,取得哪些成效。會議的開法要改革,既要邀請行業最權威的專家宣講,同時也要有互動環節,讓所有與會者加深對揚子江的印象。會議時間的確定要科學合理,既不宜過長,也不能蜻蜓點水。會議的策劃及準備要充分,包括會議信息發布,邀請哪些人參加、誰主講及講哪些內容、準備哪些材料、食宿安排、會議室等都要作出詳盡的規劃。
要確保效果落到實處。實效是改革會風的“試金石”。衡量會議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到產品推廣上。會議方案一旦確定,就要認真組織實施,嚴格會議紀律。學術會議結束后要認真分析實施效果及利弊,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做好宣傳推廣的跟進工作,對專家資源、達成的學術共識等可進行共享。
會風問題,是一種習慣勢力,改革會風陋習,需要拿出勇氣和智慧。改會風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集團上下務必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地改會風,努力將好的會風常態化,以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