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群眾”的講話精神,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6月13日,在集團黨委組織下,我們部分黨員赴泰州觀看了黨史教育電影《黃土情》。
        影片講述的是1941年發生在延安陜甘寧邊區的一系列與毛澤東有關的故事。影片從兩個小人物普通老百姓武蘭花和紅軍士兵張亮的情感經歷,側面反映出我黨對基層人民的關心,堅定走群眾路線的決心。
        影片反映的是共產黨在延安成功進行大生產運動,強調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作風,最終實現后方大生產為前方戰事減負的任務,其中,全民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是影片的高潮部分。
        看完整部電影,令人蕩氣回腸,使我感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認真去思考、認真去考察,總會有解決辦法。但是有一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我們的工作中,應杜絕拍腦袋想問題的方式,我們的基層管理人員在解決問題時應多做調研、多搜集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作風。在影片中好多矛盾和問題就是通過基層調研、總結才發現的,對于基層的第一手資料,我們的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這些材料就是我們后續工作的重點和思考問題的方向。
        縱觀整部影片,使人有一種憶苦思甜的感覺,憶一憶革命先輩們的“苦”,思一思今天的“甜”。在當年的大生產運動中,上至國家主席、下至普通老百姓,全名總動員,尤其是我們可愛的人民軍隊,他們中許多人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心中有一種信念、他們心中有一種信仰,那就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如今,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樣樣無憂無慮,但是很多人確過的很空虛,沒有奮斗的方向、失去了努力的目標,我們應該找準方向、重拾目標。
        憶苦思甜是一種感恩、一種心態,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憶苦思甜”能讓我們保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幫助我們調整心態,能讓我們重新充滿激情和活力。當我們對工作和生活感到疲累的時候,憶苦思甜是為了激勵自我,讓自己找回最初的目標,重新振作起來,充滿干勁。
        對于公司生產車間的一名基層管理人員來說,更要經常的了解員工的思想動向,同時自己要常常“憶苦思甜”。員工的思想狀況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質量,產品的質量是生產和設計出來的,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多解決員工切實關注的問題,多與員工交交心、談談話,穩定員工的思想情緒。同時,我們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多給自己充充電、打打氣,這樣才能把各項工作開展好,使車間的生產更順暢。